氣凝膠是種輕盈質的固體材料,其內部98%以上是空氣,又被稱為“凝固的煙”。1999年,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次研制出輕盈二氧化硅氣凝膠,其密度為3毫克每立方厘米,成為當時上輕的固體材料。這種輕盈材料隨后被“星塵”號彗星探測器攜帶進入太空,并成功用于彗星尾部塵埃微粒的捕捉。2012年,德國科學家制造了種名為“石墨氣凝膠”的材料,其密度為0.18毫克每立方厘米,使氣凝膠材料的密度達到了個新的限。2013年,浙江大學制造的“全碳氣凝膠”輕盈材料,其密度為0.16毫克每立方厘米,又創造了個新的記錄。東華大學研發的0.12毫克每立方厘米“纖維氣凝膠”,再次成功刷新了“輕材料”的記錄。 氣凝膠是種用氣體代替凝膠中的液體而本質上不改變凝膠本身的網絡結構或體積的特殊凝膠,它具有納米級多孔結構和高孔隙等特點,是目前所知密度小的固體材料之。由于其制備過程繁瑣冗長,價格昂貴易脆等缺點,很長段時間沒有引起業界關注。直到超臨界干燥法問世,氣凝膠才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超臨界干燥法可以快速、批量生產出準確尺寸、任意形狀及結構完整的氣凝膠材料。由于氣凝膠材料的分散介質是氣體,網絡空隙結構均為納米級別,所以氣凝膠擁有高空隙率、高比表面積、低熱傳導系數、低介電常數、低光折射率、低聲速等。 氣凝膠根據成分可分為三類:無機氣凝膠、有機氣凝膠和復合氣凝膠三類。纖維素氣凝膠作為新生第三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制藥、航天、軍工等域都有很大的應用。芬蘭的研究人員制造出了種具有驚人高浮力的納米纖維素氣凝膠。據研究人員稱,由1磅這種材料制成的小船就可以運載高1,000磅的貨物。通過細菌制備的納米纖維素還可以用于制造防彈玻璃、航空材料,乃至傷口敷料,這是因為納米纖維素可以保持其硬度和強度,甚至浸泡在液體中也不會發生變化。 纖維素基氣凝膠材料不僅具有無機氣凝膠的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積、低密度、異的隔音隔熱性能、低介電常數等特點,同時具備綠色可再生材料的來源廣泛、可生物降解和異的生物相容性等點,因此在催化劑負載、醫用生物材料、吸音隔熱材料、過濾材料和模板材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通過物理共混或化學改性,制備具有特殊性能的雜化或復合型氣凝膠,如疏水性、導電性、抗菌性、透明性等;探索溫和的干燥條件,制備高強度氣凝膠;開發清潔高效的溶劑及低成本、大規模的工業制備技術等,都將成為纖維素基氣凝膠材料未來發展的研究方向。
氣凝膠隔熱材料在新能源轎車的動力電池以特定的方法擺放在車輛底部,被金屬外殼所牢牢維護。因為動力電池自身特性,在電池過充、短路以及電池辦理體系發作毛病時則會發作起火事端。在不少車主印象中,轎車自燃事端只發作在炎夏,其實,有時發作電路毛病或燃油呈現問題,也有可能引發車輛自燃。冬天氣候枯燥,簡單發作靜電、火花,這都可能導致轎車自燃。新能源轎車自燃多數是從動力電池方位燒起來的,因為這兒塑料部件多,旦呈現車輛線路老化、裂損或接觸不良,形成短路漏電、漏液或發作火花,就可能引起轎車自燃。 氣凝膠隔熱材料在新能源中的應用 一:在低溫環境下: 電動轎車的續航路程會呈現顯著的減縮,更有甚者丟失過半路程,連為"冷冰冰"的電池充電也是件困難的事。如果在氣溫到了零攝氏度以下,電動車的行程路程乃至會比正常狀況下降三成。而氣凝膠隔熱資料因為自身具有導熱系數低、保溫效果好、A級防火功用、厚度薄、質量輕、使用方便等特色,能夠很好的處理新能源轎車電池包溫度過低的問題。氣凝膠隔熱片可耐6D分鐘火焰穿透測驗,起契合RHS檢測規范,且高溫條件下無有毒有害氣體發作。只需傳統資料1/5~1/3的厚度即可到達相同的保溫效果,為空間有限的電池包節約更多名貴空間,平等厚度保溫效果較傳銃氣凝膠隔熱資料更耐久,非常好的處理冰冷冬天,新能源電池包續航才能下降的問題,進步電力使用功率起還能延伸電池包的使用壽命。 二∶在高溫狀況下 若沒有適宜的散熱計劃,電池包內各電池組溫度將呈現較大差異,會因某個電池組溫度過高而影響附近電池組的功用。其間較為嚴峻的是電池過充導致*熱失控”,進而使電動轎車著火、爆破。而氣凝膠隔熱片自身具有A級防火功用,在新能源轎車因"熱失控"而發作火災時,也可起到很好的熱防護效果,為乘客逃離或熄滅火災贏得更多的時刻,進而減小丟失。且氣凝膠纖薄氈契合RoHS檢測規范,高溫條件下無有毒有害氣體發作。 熱電池由于具有放電電流密度大、存儲壽命長、工作時不易受環境溫度影響的特點,在武器域得到廣泛應用。從JAS-39輕型戰斗機緊急救生電源采用的EAP-12188電池,全球定位遠程炮上的GPS-9電池,聲納浮標上的ANISSQ-62 C電池,到各類導彈、炮彈上都可以見到熱電池的影子。熱電池的般工作溫度在450'℃ ~60O"℃之間,整個放電過程依賴于初始的熱”輸入”,而電池放電壽命依賴于電池冷卻速率和電池的冷凍溫度。 對于長壽命熱電池來說,關鍵問題就是要有很好的保溫材料。氣凝膠保溫氈具有超低的導熱系數,高使用溫度可達到9O0-1100℃,使用氣凝膠材料制作的熱電池保溫筒作為熱電池的隔熱層可以完滿的解決航空航天、武器域對熱電池高性能、長壽命的要求。隨著我國氣凝膠產業的發展,氣凝膠在電池域的應用產品形式將更加多樣化,應用范圍也將從早的軍用熱電池蔓延到更多的民用電池域,如新能源動力電池、電子設備用鋰離子電池、蓄電池等方面的保溫隔熱阻燃防護。 深圳中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凝科技,是由多名氣凝膠技術專家共同創立的集氣凝膠及其復合材料應用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是《納米孔氣凝膠復合熱制品標準》的參編單位擁有8O余項國內外專利,并通過3C認證、ISO 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OHS 18001職業健康可靠管理體系認證。 公司主要是氣凝膠的生產,可以異形定制,根據客戶的實際需要,按照形狀要求定做。
近日出臺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這部法律的出臺就是為了保障和實現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土壤的形成極為緩慢,在人類時間尺度上,可以說是不可再生的國家戰略資源,它與水體一脈相連,土壤污染物容易通過地表徑流影響地面水體或者以下滲方式影響地下水,而土壤污染和大氣污染、水污染又具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隱蔽性,大氣和水的污染比較直觀,人體感官都可以感受到,但是土壤污染必須通過儀器設備采樣檢測才可以感知。 二是滯后性,土壤里面有污染物,不會很快顯現。國際經驗表明,要經過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才能顯現出來。三是累積性,長年累月的污染物累積到一定程度起作用。此外,成因也不一樣,除了人為的排放之外,大氣沉降、土壤本身的背景值比較高,都會使土壤里面的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升高。 由于土壤地質的不均勻性及復合物污染物的不同特性,難以精準地識別污染物的范圍。特別是地下水豐富區域,這些因素導致場地完全修復的成本大幅提高。同時,由于土壤具有吸附性能,一旦污染物進入就極難取出和降解。土壤修復技術中,有機污染修復如熱脫附及淋洗等方式,雖去除污染物修復效率高,但成本也高。對于土壤重金屬污染,用淋洗、固化穩定化技術修復后,仍存在潛在風險性。如果污染物的濃度積累到一定程度,不僅對土壤本身的生態系統有損害作用,還能通過揮發過程(如汞)或者土壤侵蝕流入大氣和水體,進一步污染其他環境,甚至危及人體健康。 《土壤污染防治法》出臺后,有利于追溯土壤修復費用,促使那些產生土壤污染或可能有污染風險的企業,更加重視土壤污染的防護工作。 文件來源︰《江蘇省環境保護廳》《中國環境報》
導讀: 市政道路排水系統是城市市政設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設施之一,確保其施工質量至關重要。最常見的質量通病包括四個方面︰管道位置偏移或積水;管道滲漏水,閉水試驗不合格;檢查井變形、下沉,構配件質量差和回填土沉陷。 問題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積水 產生原因∶ 測量差錯,施工走樣和意外的避讓原有構筑物,在平面上產生位置偏移,立面上產生積水甚至倒坡現象。 預防措施︰ 1、防止測量和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主要有∶ (1)施工前要認真按照施工測量規范和規程進行交接樁復測與保護。 (2)施工放樣要結合水文地質條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設計要求以及有關規定放樣,且必須進行復測檢驗其誤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 (3)施工時要嚴格按照樣樁進行,溝槽和平基要做好軸線和縱坡測量驗收。 2、施工過程中如意外遇到構筑物須避讓時,應在適當的位置增設連接井,其間以直線連通,連接井轉角應大于135°。 問題二:管道滲漏水,閉水試驗不合格 產生原因∶ 基礎不均勻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質量差、閉水段端頭封堵不嚴密、井體施工質星差等原因均可產生漏水現象。 防治措施︰ 1、管道基礎條件不良將導致管道和基礎出現不均勻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積水,嚴重時會出現管道斷裂或接口開裂。 預防措施是︰ (1)認真按設計要求施工,確保管道基礎的強度和穩定性。當地基地質水文條件不良時,應進行換土改良處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載力。 2如果槽底土壤被擾動或受水浸泡,應先挖除松軟土層后和超挖部分用雜砂石或碎石等穩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實。 (3)地下水位以下開挖土方時,應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確保干槽開挖,必要時可在槽坑底預留20cm厚土層,待后續工序施工時隨挖隨清除。 2、管材質量差,存在裂縫或局部砼松散,抗滲能力差,容量產生漏水。因此要求:(1)所用管材要有質量部門提供合格證和力學試驗報告等資料; (2)管材外觀質量要求表面平整無松散露骨和蜂窩麻面形象; (3)安裝前再次逐節檢查,對已發現或有質量疑問的應責令退場或經有效處理后方可使用。 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質星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破損或接口開裂。防治措施: (1)選用質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試驗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藝組織施工; (2)抹帶施工時,接口縫內要潔凈,必要時應鑿毛處理,再按照施工操作規程認真施工。 4、檢查井施工質量差,井壁和與其連接管的結合處滲漏,預防措施∶ (1)檢查井砌筑砂漿要飽滿,勾縫全面不遺漏;抹面前清潔和濕潤表面,抹面時及時壓光收漿并養護;遇有地下水時,抹面和勾縫應隨砌筑及時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進行內抹面或內勾縫; (2)與檢查井連接的管外表面應先濕潤且均勻刷一層水泥原漿,并座漿就位后再做好內外抹面,以防滲漏。5、規劃預留支管封口不密實,因其在井內而常被忽視,如果采用砌磚墻封堵時,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1)砌堵前應把管口0.5m左右范圍內的管內壁清洗干凈,涂刷水泥原漿,同時把所用的磚塊潤濕備用;(2)砌堵砂漿標號應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 (3)勾縫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漿標號不低于M15.管徑較大時應內外雙面較小時只做外單面勾縫或抹面。抹面應按防水的5層施工法施工。 (4)一般情況下,在檢查井砌筑之前進行封砌,以利保證質量。 6、閉水試驗是對管道施工和材料質量進行全面的檢驗,其間難免出現三兩次不合格現象。這時應先在滲漏處一一作好記號,在排干管內水后進行認真處理。對細小的縫隙或麻面滲漏可采用水泥漿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較嚴重的應返工處理。嚴重的滲漏除了更換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還可請專業技術人員處理。處理后再做試驗,如此重復進行直至閉水合格為止。 i問題三:檢查井變形、下沉,構配件質量差 產生原因︰ 檢查井變形和下沉,井蓋質量和安裝質量差,井內爬梯安裝隨意性太大,影響外觀及其使用質量。 防治措施︰ 1、認真做好檢查井的基層和墊層,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體下沉。2、檢查井砌筑質量應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體變形。 3、檢查井井蓋與座要配套;安裝時座漿要飽滿;輕重型號和面底不錯用,鐵爬安裝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準確。 問題四:回填土沉陷 產生原因︰ 檢查井周邊回填不密實,不按要求分層夯實,填料質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響壓實效果,給工后造成過大的沉降。 預防措施∶ (1)管槽回填時必須根據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條件選擇合適的填料和壓(夯)實機械。如南寧市主干道下的排水等設施的坑槽回填用雜砂石。管槽從胸腔部位填至管頂30cm,再灌水振搗至相對密度≥0.7,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⑵)溝槽較窄時可采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機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應選用不同的夯壓器具,以取得最經濟的壓實效果。 (3)填料中的淤泥、樹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響壓實效果,又會在土中干縮、腐爛形成孔洞,這些材料均不可做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 (4)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須先排干水再分層隨填隨壓密實。處治措施︰ 根據沉降破壞程度采取相應的措施︰ (1)不影響其它構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處理或只做表面處理,如瀝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補以免積水;(2)如造成其它構筑物基礎脫空破壞的,可采用泵壓水泥漿填充; (3)如造成結構破壞的應挖除不良填料,換填穩定性能好的材料,經壓實后再恢復損壞的構筑物。 綜上,管道工程屬隱蔽工程,其在竣工時只有檢查井可供人們檢驗。因此,檢查井的施工質量常常左右著整體工程質星的評定。排水管道工程創優必須建立在主體結構工程創優的基礎之上。在施工過程中要努力克服各種通病,確保整體工程施工質量達到優良,再把檢查井施工質量做得更好,從而實現創優目標。 來源I管廊建設
危險廢物因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或感染性等一種或者幾種危險特性的,隨意傾倒或利用處置不當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并傷害人群健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危險廢物的產生量也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因此,危險廢物的安全處置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我國自2004年出臺《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以來,規劃內的重點危險廢物處置項目已基本建成,可以說我國的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工藝技術和產業發展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處置設施的建設仍滯后于危險廢物的增長速度,因此,加強危險廢物處置設施的建設仍是當務之急。危險廢物處置項目屬于環境敏感項目,其環評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下對該類項目的環評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 一、危廢綜合利用優勢 1.1減量化 減量化是指將產生的或隨后處理、貯存或處置的有害廢物量減少到可行的最小程度。廢物減量化包括源削減和有效益的利用,重復利用以及再生回收。固體廢物的減量化是解決固體廢物污染的根本途徑含重金屬污泥綜合利用是重金屬的減量化,有效減少重金屬排放量,減輕環境負擔。 1.2資源化 資源化是指將廢物直接作為原料進行利用或者對廢物進行再生利用。含重金屬污泥綜合利用項目一般提取污泥中有用成分,或采用化學法將有用成分置換合成形成新的有用物質,將從污泥中提取的物質應用于社會,是資源化的明確體現。含重金屬污泥綜合利用是廢物資源化產業、資源節約型產業、環境友好型產業。也是對大量消耗、大量廢棄的傳統發展模的重要變革,是推進循環經濟、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危廢來源調查 由于了解危險廢物的來源、種類、形態和危險特性等,對于評價危廢處置中心規模、選址和工藝的可行性至關重要。因此,在開展危險廢物處置設施項目建設時,必須要詳細調查危險廢物的來源、種類、形態和特性等。調查可采取以下幾種調查方法: 2.1引用申報數據。近年來我國逐步加強了對危險廢物的管理與控制,按照國家環??偩帧豆腆w廢物申報登記工作指南》中關于危險廢物申報登記的規定危險廢物申報起始量為10kg/a,按申報登記技術規范制作了危險廢物調查表格和填表規定,采用填表格法要求各化工企業申報廢物的實際產生和處理處置情況,通過各產污單位的申報數據匯總得到危險廢物來源情況。 2.2資料調查法。通過對經批復的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的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危險廢物類別及產量進行調查,但環境影響評價的數據一般為預測數據,往往企業實際運行的工況與環評批復并不一致,甚至工藝也可能產生變化,因此,該調查得到的數據準確性一般。 2.3現場調查法。深入各產廢企業調查各種危險廢物的來源、種類、形態和危險特性,該調查方法數據較準確,但投入較大,周期較長。且企業對調查存在顧慮,因此,現場調查往往需要得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配合。 三、危廢綜合利用環境影響 3.1危廢處置不足 底數不清,去向不明在很多地區的危險廢物監管的范圍都僅僅局限在生產量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當中,對于一些鄉鎮的醫院所產生的醫療廢物或者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實驗室等產生的危險廢物還沒有進行有效的收集。部分企業會把一些危險的廢物列為副產品,或者將其當成一般的固體廢物,沒有進行相應的上報工作,甚至出現瞞報漏報的現象。處置設施布局不合理,轉移難度比較大一些有著比較高利潤的廢物處理行業,例如廢礦物油、廢電路板等,它們的處置能力是產能過剩的狀態。對于一些難以被利用或價值比較低的危險廢物,例如∶廢酸、廢鹽等,缺少處置的設施,由于危險廢物的轉移手續是比較復雜的,同時周期長,因此一些處置能力富余的地區也不愿意接收跨地區的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和處置十分猖獗企業所產生的危險廢物的處置成本比較高,而這些危險廢物當中有的廢物自身又含有比較高的利用價值,從而使得對危險廢物進行非法轉移、傾倒和處置的現象非常普遍。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容易使得環境事故頻頻發生,成為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的一種主要類型,不僅對環境產生嚴重的污染,同時會在社會上形成不良的影響。 3.2固體廢物屬性判定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在環境管理工作中存在重水氣、輕固廢的問題,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亦是如此。我國尚未頒布涉及危險廢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專項技術導則,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對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較少,存在實際危險廢物種類、數量與環評結果差異較大,危險廢物屬性判定及環境風險評價缺失,沒有具體針對性的處置、利用措施及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等問題。 3.3聲環境影響 含重金屬污泥綜合利用項目運行后產生的噪聲主要是各種機械設備噪聲,經過對高噪聲設備采取減振、消聲、隔聲及綠化等綜合措施后,確保廠界噪聲晝間夜間等效A聲級達標。 3.4固廢廢物影響 含重金屬污泥綜合利用項目固體廢物為提取污泥中有效成分后剩余污泥以及工藝產生的污泥等,多為含重金屬的危險廢物,交與有資質的單位安全處置,避免危廢二次污染。 四、危廢綜合利用環境影響的措施 4.1積極扶持危險廢物處置行業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使得危險廢物的處置效率得到提高,并且能夠處于規范化處置的狀態,避免危險廢物處置不當,出現意外泄漏或污染的事故,各地區應該積極地扶持危險廢物處置行業的發展,確保每個區域都有足夠的危險廢物處置單位滿足該區域的危險廢物規范化處置需求。 4.2注重運輸環境影響評價 當前危險廢物運輸以道路運輸為主,運輸過程中需遵照《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范》,做好收集、暫存、包裝、,暫存地等需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志》其次,轉運單位需持危險廢物運輸資質,運輸容器符合相關要求,選擇合適的運輸路線,盡量避開居民聚居點、名勝古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敏感路段;第三,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單位需做好接收方案,外來危險廢物進廠登記、檢測、入庫暫存、處理等;第四,做好危險廢物轉移聯單手續等工作,做好危險廢物登記記錄,并保留10年以上。 4.3注重環境風險評價 環境風險影響評價應注重考慮重大危險源的確定,不僅考慮危險廢物的貯存量,還需考慮相關輔助材料的貯存量,結合相關物質臨界量確定項目是否存在重大危險源。若存在重大危險源,需按照風險評價導則做風險相關預測評價。同時考慮事故池及其他風險防范措施。 事故池必須根據泄漏物料、消防廢水、初期雨水的事故應急收集方式確定容積。采取的風險防范措施包括防止危險廢物泄漏的防范措施、危險化工品泄露的防范措施、道路運輸過程中危險廢物泄漏的防范措施、安全管理措施等,同時需要提出項目環境事故應急預案。 4.4避免引入其他重金屬 含重金屬綜合利用項目原料來源渠道廣、成分復雜、種類多、有用、有害金屬品位變化范圍大,因此應根據《污染物達標排放分析及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綜合利用過程中提出合理的輔料有害元素控制要求》,避免引入其他重金屬,同時,應提出該項目原料來源要求,盡量將二次危廢量、危廢種類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結語 總的來講,危險廢物的處置工作非常的重要,各部門需要加強危險廢物處理任務的重視。我國在危險廢物處置中存在著非常大的不足,需要加強相關措施的采取,實現危險廢物行業的快速發展。 來源︰新江環保
導讀:厭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藝是一種高F/M低SRT系統。當F/M較高,SRT較低時,剩余污泥排放量也就較多。因而,在污泥含磷量一定的條件下,除磷量也就越多,除磷效果越好。對于以除磷為主要目的生物系統,通常F/M為0.4~0.7kgBOD/kgMLSS?d,SRT為3.5~7d。但是,SRT也不能太低,必須以保證BOD5的有效去除為前提。 脫氮除磷工藝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污水處理當中, 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出水氮磷含量超標的情況常常困擾著水廠的工作人員。因此,厘清脫氮除磷工藝的重要參數并加以控制,能夠很好的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出水氮磷含量達標。 一、污水氮含量超標原因及控制方法 1、氨氮超標 1.1 污泥負荷與污泥齡 生物硝化屬低負荷工藝,F/M一般在0.05~0.15kgBOD/ kgMLVSS?d。負荷越低,硝化進行得越充分,NH-N向NO--N轉化的效率就越高。與低負荷相對應,生物硝化系統的SRT般較長, 因為硝化細菌世代周期較長,若生物系統的污泥停留時間過短,污泥濃度較低時,硝化細菌就培養不起來,也就得不到硝化效果。SRT控制在多少,取決于溫度等因素。對于以脫氮為主要目的生物系統,通常SRT可取11~23d。 1.2 回流比與水力停留時間 生物硝化系統的回流比一般較傳統活性污泥工藝大,主要是因為生物硝化系統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已含有大量的硝酸鹽,若回流比太小,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就較長,容易產生反硝化,導致污泥上浮。通?;亓鞅瓤刂圃?0~100%。生物硝化曝氣池的水力停留時間也較活性污泥工藝長,至少應在8h以上。這主要是因為硝化速率較有機污染物的去除率低得多,因而需要更長的反應時間。 1.3 BOD5/TKN BOD5/TKN越大,活性污泥中硝化細菌所占的比例越小,硝化速率就越小,在同樣運行條件下硝化效率就越低;反之,BOD5/TKN越小,硝化效率越高。很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運行實踐發現,BOD5/ TKN值最佳范圍為2~3左右。 1.4 溶解氧 硝化細菌為專性好氧菌,無氧時即停止生命活動,且硝化細菌的攝氧速率較分解有機物的細菌低得多,如果不保持充足的氧量,硝化細菌將“爭奪”不到所需要的氧。因此,需保持生物池好氧區的溶解氧在2mg/L以上,特殊情況下溶解氧含量還需提高。 1.5 溫度與pH 硝化細菌對溫度的變化也很敏感,當污水溫度低于15℃時,硝化速率會明顯下降,當污水溫度低于5℃時,其生理活動會完全停止。 因此,冬季時污水處理廠特別是北方地區的污水處理廠出水氨氮超標的現象較為明顯。硝化細菌對pH反應很敏感,在pH為8~9的范圍內,其生物活性最強,當pH<6.0或>9.6時,硝化菌的生物活性將受到抑制并趨于停止。因此,應盡量控制生物硝化系統的混合液pH大于7.0。 2、總氮超標 2.1 污泥負荷與污泥齡 由于生物硝化是生物反硝化的前提,只有良好的硝化,才能獲得高效而穩定的的反硝化。因而,脫氮系統也必須采用低負荷或超低負荷,并采用高污泥齡。 2.2 內、外回流比 生物反硝化系統外回流比較單純生物硝化系統要小些,這主要是入流污水中氮絕大部分已被脫去,二沉池中NO --N濃度不高。另一方面,反硝化系統污泥沉速較快,在保證要求回流污泥濃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回流比,以便延長污水在曝氣池內的停留時間。運行良好的污水處理廠,外回流比可控制在50%以下。而內回流比一般控制在300~500%之間。 2.3 缺氧區溶解氧 對反硝化來說,希望DO盡量低,最好是零,這樣反硝化細菌可以“全力”進行反硝化,提高脫氮效率。但從污水處理廠的實際運營情況來看,要把缺氧區的DO控制在0.5mg/L以下,還是有困難的,因此也就影響了生物反硝化的過程,進而影響出水總氮指標。 2.4 BOD5/TKN 反硝化細菌是在分解有機物的過程中進行反硝化脫氮的,所以進入缺氧區的污水中必須有充足的有機物,才能保證反硝化的順利進行。由于目前許多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滯后,進廠BOD5低于設計值,而氮、磷等指標則相當于或高于設計值,使得進水碳源無法滿足反硝化對碳源的需求,也導致了出水總氮超標的情況時有發生。 2.5 溫度與pH 反硝化細菌對溫度變化雖不如硝化細菌那么敏感,但反硝化效果也會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溫度越高,反硝化速率越高,在30~35℃ 時,反硝化速率增至最大。當低于15℃時,反硝化速率將明顯降低, 至5℃時,反硝化將趨于停止。反硝化細菌對pH變化不如硝化細菌敏感,在pH為6~9的范圍內,均能進行正常的生理代謝,但生物反硝化的最佳pH范圍為6.5~8.0。 二、污水生物除磷總磷超標原因及對策 1、污泥負荷與污泥齡 厭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藝是一種高F/M低SRT系統。當F/M較高,SRT較低時,剩余污泥排放量也就較多。因而,在污泥含磷量一定的條件下,除磷量也就越多,除磷效果越好。對于以除磷為主要目的生物系統,通常F/M為0.4~0.7kgBOD/kgMLSS?d,SRT為3.5~7d。但是,SRT也不能太低,必須以保證BOD5的有效去除為前提。 2、BOD/TP 要保證除磷效果,應控制進入厭氧區的污水中BOD/TP大于 20。由于聚磷酸菌屬不動菌屬,其生理活動較弱,只能攝取有機物中極易分解的部分。因此,進水中應保證BOD5的含量,確保聚磷酸菌正常的生理代謝。但許多城市污水處理廠實際進水存在碳源偏低,氮、磷等濃度較高等現象,導致BOD5/TP值無法滿足生物除磷的需要,影響了生物除磷的效果。 3、溶解氧 厭氧區應保持嚴格厭氧狀態,即溶解氧低于0.2mg/L,此時聚磷菌才能進行磷的有效釋放,以保證后續處理效果。而好氧區的溶解氧需保持在2.0mg/L以上,聚磷菌才能有效吸磷。因此,對于厭氧區和好氧區溶解氧的控制不當,將會極大影響生物除磷的效果。 4、回流比與水力停留時間 厭氧-好氧除磷系統的的回流比不宜太低,應保持足夠的回流比,防止聚磷菌在二沉池內遇到厭氧環境發生磷的釋放。在保證快速排泥的前提下,應盡量降低回流比,以兔縮短污泥在厭氧區的實際停留時間,影響磷的釋放。在厭氧-好氧除磷系統中,若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則回流比在50~70%范圍內,即可保證快速排泥。污水在厭氧區的水力停留時間一般在1.5~2.0h的范圍內。停留時間太短,一是不能保證磷的有效釋放,二是污泥中的兼性酸化菌不能充分地將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低級脂肪酸,以供聚磷菌攝取,從而影響磷的釋放。污水在好氧區的停留時間一般在4~ 6h,這樣即可保證磷的充分吸收。 5、pH 低pH有利于磷的釋放,高pH有利于磷的吸收,而除磷效果是磷釋放和吸收的綜合。因此在生物除磷系統中,宜將混合液的pH控制在6.5~8.0的范圍內。 文章來源︰環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