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明远怔住。
“我女儿……五岁那年……发烧……我说要去开会……就没回去……第二天……她走了……”
泪水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
“四十年了……我没敢提她的名字……可现在……我想听她喊我一声‘爸爸’……哪怕一次……”
谭明远沉默片刻,从背包中取出那台微型转发器,连接上录音机的数据接口。他输入了一串代码,启动“残响重构协议”。
屏幕上跳出提示:
>“目标声纹缺失|启用情感模拟引擎|需提供至少三段关联记忆片段”
谭明远帮助老人录下三段叙述:女儿第一次走路的样子、她最喜欢的红色小皮鞋、以及她临终前烧得通红的小脸。
系统开始运算。
十分钟过去,机器发出轻微“滴”声。
>“生成完成|可信度:83。7%|是否播放?”
谭明远看向老人。
老人点头,闭上了眼睛。
按下播放键。
起初是空白噪音,接着,一声稚嫩的童音穿透电流:
“爸爸??!”
短促、清脆,带着笑意。
老人全身剧烈一震,整个人向前倾去,双手死死抠住椅子扶手。
第二声响起:
“爸爸,你看我的新鞋子!”
第三声更轻,像是梦呓:
“爸爸……别走……陪我一会儿……”
最后一句,几乎是耳语:
“爸爸……我爱你哦……晚安……”
录音结束。
房间里只剩下老人粗重的呼吸。
良久,他睁开眼,嘴角竟浮现出一丝笑意。
“她说爱我了……她真的……说过爱我了……”
谭明远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握住他的手。
那一夜,天津市区有十七台私人设备同时接收到同一段音频信号。数百人报告梦见童年场景,其中六人拨通了多年未联系的父母电话。气象局记录到一场异常的微降雨,雨滴落地时发出类似哼唱的共鸣频率。
三天后,谭明远出现在长沙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