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东小说网

辰东小说网>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 > 第八十四章 入学考试题(第1页)

第八十四章 入学考试题(第1页)

安排好传送阵的事,张承道就拉着徐温专门和他讲起了有关白石仙道大学的事。

因为刚开始招收的学生都是从考中举人的里面招,所以生源其实非常有限。

毕竟按照惯例,乡试是每三年才考一次。

而且秦晋两地人少,还比不得萧国和楚国两成大小,每次乡试,全国各地加起来能有个两三百人就不错了,还要再去掉一批参加殿试、入朝为官的。

这这些人中,还会有许多并不愿意修仙的??

这么说或许有些奇怪,但“修仙”这个词对许多人来说,还是太陌生了。

这个世界的人对“仙”并没有什么概念,而“修仙”意味着什么,就更没有概念了。

什么长生不老,什么元婴大乘,其实都是现代各种小说赋予的概念,对于幻想文学尚处于贫瘠阶段的社会,“神仙”是什么,“修仙”又是什么,大多数人其实根本无法理解,乃至认为只是比武道武者更厉害一点罢了。

所以,相比起什么“白石仙道大学”这种完全陌生的体系,更多人还是愿意在已经熟知和验证过可行性的传统科举里竞争,大约只有最早接触了一点所谓的仙道的朝廷官员家族里出身的子弟,和实在囊中羞涩,很难负担继续科

举的费用和学费的群体,才会尝试这所学校。

而这样的群体,加起来就更少了。

并且张承道也不打算来者不拒,而是明确要求,就算是招生,也需要一个简单的考试。

自然,考的既不是之乎者也,也不是像白石仙宗的仙缘大会那样的试炼大阵,而是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应用题”在这个时代还有个名字,叫“策论”。

这二者当然并不完全等同,只是相似,都是考察一些针对现实问题的回答,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策论都是殿试才会出的考题,而且既然叫“策论”,肯定是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根据考题破题、引经据典,然后再提出一套虽然不一定可行但乍一看一定能说得过去的解决方案,最终完成一篇文章。

但张承道可没兴趣看文章,所以白石仙道大学的入学考试不仅只有三道“应用题”,而且还在题目之后明确提示了每道题作答的字数不可超过1000字。

这个字数是绝对不可能写一篇策论的??简略版的也不可能。

甚至为了不让考生误解答题模式而水字数,张承道甚至专门给出了例题和答题模板:

【例问:若在学校派遣的采集灵草的任务过程中,发现了一种书本里从未记载过的草药,且根据经验,有很大概率是灵草,该如何作为。。。。。。】

【例答:先小心观察其特征和生长环境条件并进行总结和记录,然后标记好位置,避免进行破坏性的采摘,应快速回校求助师长汇报,再……………】

张承道故意让这几道题和例题的答案看起来足够直白和通俗,用词甚至完全是口语式的白话,不进行任何修饰,也没有引经据典。

而三道“应用题”也非常简单,分别是:

【问:假如在接受学校派遣的野外任务过程中,遇到了凶残的妖邪魔修,且正在某村中横行非为,请问该如何作为?】

【问:天地间灵气复苏,万事万物将逐渐生灵,而朝廷也渐渐并不需要凡俗粮食和布匹作为赋税,那么是否需要改革赋税?又当如何改革?】

【问:仙道修行艰难,但却是煌煌大道,今天地间灵气复苏,朝廷是否需要鼓励甚至组织民间成规模地修仙,又该如何平衡拥有灵力的修士和普通百姓之间的差距?】

虽然这三道题核心内容非常简单,但对于已经习惯了传统科举那套风格的举人们来说,光是辨认这三道题所描述的意思,就十分艰难了。

而且在考卷中,张承道还特地令负责此事的王延庆将“可三题择其一作答,亦可三?皆答,取三题中最优者计”一句标注上。

众所周知,如果只说“可三题择其一作答”,那大概率大部分人都会只答一道题。

一旦加上“取三题最优者计”,那几乎所有人都会将题目全部作答了。

而张承道要的就是全部作答。

因为这三道题各有各的侧重点,它们的目的其实并非是“择优”,而是“排雷”。

通过考生字里行间的语句,就能窥见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变革”究竟持怎样的态度和理解,又是否会是自己能用的人才。

热门小说推荐

撼天
一叶青天撼天
...
女凰她A爆全场
若水三秋酱女凰她A爆全场
...
蛮荒补天人
会飞的松子蛮荒补天人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