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一行小字,不知何人所留:
**我们不是神仙,但我们让神仙值得存在。**
时间流转,四季更迭。
新信园依旧每月收集“暖事”,记入《愿册》。槐树年年开花,回应花虽稀少,却不再罕见。有学者提出“心域共振”理论,认为人类集体意识已进入新阶段??不再依赖神迹,而是自觉成为光的源头。
某年冬夜,暴风雪再度封山。
书院断电,学生们围坐在槐树下,靠烛火取暖。一名新生怯生生地问:“山长,如果有一天,连我们都熄灭了,世界还会好吗?”
山长不语,只将手放在槐树上。
树皮微烫,金纹流转,投映出一幕幕画面:
一个女孩在教室写下“我愿意”;
一名医生在手术间隙给病人读诗;
一对夫妻在破产后仍收留流浪猫;
一群孩子在废墟上种下槐苗;
还有无数陌生人,在雨中撑伞、扶起跌倒者、递出热饮……
最后,画面定格在宇宙深处。
星河浩瀚,心鸣雀静静栖于一颗蓝色星球之外,羽翼轻颤,仿佛在倾听亿万心跳。
山长轻声道:“你看,光一直都在。”
学生沉默许久,忽然笑了:“那我们,继续写吧。”
于是,《愿册》翻开新的一页。
窗外,雪仍在下。
可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明亮如星。
而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一粒金尘悄然落下,钻入泥土,等待下一个春天。
谁也不知道,它会孕育出怎样的树。
但可以肯定的是??
只要还有人愿意点亮一盏灯,
这世界,就永远不会真正陷入长夜。
就像那棵不存在却又无处不在的槐树,
它不生长在土地里,
而生长在每一次心动的瞬间。
生长在每一个“我愿意”的选择中。
生长在你我未曾言说,却始终坚守的温柔里。
它是梦,是忆,是信,是愿。
它是人间本身。
它是我们,穿越千年混沌,
仍不肯熄灭的??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