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东小说网

辰东小说网>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 > 第八十五章 陇西造反(第1页)

第八十五章 陇西造反(第1页)

这个时空还没来得及经历明清的高度中央集权发展,所以最高统治者和大臣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

其实从大家上朝都是一样坐着上朝就能窥见端倪,隔壁萧国开朝会,有时候皇帝还亲自下场和大臣们勾肩搭背呢!

而像南楚国,就更夸张了,也就是今南楚皇帝还算有几分本事,能控制得住朝中那些“南方贵族集团代表”,要是放在他爹和他爷爷那两辈上,就是士大夫们所畅想的标准的“天子垂拱而治”??完全不管事!

南楚国连官吏犯了任何罪,都不能轻易治罪砍头呢!

所以,当张承道一次次颁布越来越让关陇贵族们看不懂的政策时,他们予以的初次反击,就是大批量的辞官。

上至六部,下至张承道都不知道具体负责什么事务的小吏,陆陆续续的,竟然有五、六十个请辞的!

这要是放在普通的封建王朝,那皇帝可就有的头疼了,少了人不要紧,关键的是,少人后其背后所代表的政治警示:长期处于合作状态的贵族集团不满了。

这种情况一般会根据最高统治者的应对,在史书上留下不同的名字,如“党锢之祸”、“王安石变法”、“大礼议”、“争国本”等,当然大部分时候,最高统治者都能表面上暂时取胜,但是具体是否阳奉阴违,或皇帝死后的清算与

反扑,乃至贵族们带头通敌导致王朝加速崩溃,就不好说了。

不过嘛………………

你封建王朝的定律,凭什么套在我仙道宗门上?

正愁找不到机会腾空位置呢,你们就这么善解人意地把屁股挪开了,还有这种好事!?

不过关陇贵族们倒不是真是傻子,虽然有许多官吏请辞,但是六部要员和真正三品以上的官员都一动不动,连个病假都没递,就算在朝会上,也只是表示请辞的官吏太多,六部瘫痪了而已。

俗称:占着茅坑不拉屎。

对此,张承道非常开明地将这些官吏都罢免了,整个六部顿时少了三分之一的人,连朝会上的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至于缺员……………

别逗了,就秦晋两地的中央治理需求,再砍掉一半的名额也不会缺员的好么!

当然,关陇贵族们也进行了更激烈的反抗??

“十三县都反了?”

张承道眼皮子都没抬,漫不经心地反问道。

时任中书令的王诚见状,心底一个咯噔,忍不住下意识用衣袖擦了擦额角沁出的一片密密麻麻的汗珠,方诚惶诚恐地深揖道:“传,传来是十三县,不过………………”

“不过?”

王诚只犹豫了一瞬,便咬牙道:“不过这十三县本就是李氏、王氏、杜氏、杨氏、陈氏、裴氏的地方,说是有十万民反,臣。。。。。。。臣觉着,至多不超过五万人,只是多为隐户,且这些世家所储之粮草,只怕不少。。。。。。”

张承道轻瞥了一眼王诚,“我记着,你也是晋阳王氏出身罢?”

王诚越发惶恐了,忙答道:“臣,臣祖上确实,确实是晋阳王氏出来的,只是到了臣这一代,和本家就往来不大紧密了………………”

张承道没有再追究竟,只摆了摆手,道:“此事我已知晓了。”

王诚又是擦了擦汗,讷讷道:“那,宗主,这十三县………………”

张承道随口答道:“为一己之私欲裹挟百姓,罪不容诛,令左右威武卫即刻出发,先行过陇关,稍后我自会派人去总领军务。”

王诚虽觉得让只有几千人的威武卫去“平叛”有些荒谬,但还是诺诺应是,不敢多说什么。

威武卫同御林卫一样,都是原周国皇帝直接掌控的精锐部队,一共有六个卫,分别名为左御林、右御林、左威武、右威武、左神骁、右神骁,合计约两万人。

左、右御林卫出事以后,还没来得及补起来,所以只能令威武卫顶上了。

处理了一些政务以后,终于“下班”的张承道踩着传送阵,匆匆从长安城回到了白石山。

第一个正式在白石仙宗治下的地区投入使用的传送阵,就是这个由几天前,于白石仙道大学招生考试前布置好的传送阵,也是唐小鱼和黄五第一个能够做到传送一千五百多里的“短距离传送阵”。

按书上记载,真正的“远程传送阵”,少说也得传送上万里才行,所以这个仅仅从白石山到长安城的传送阵,还真只能算得上是“短距离”的传送阵。

不过由于这个传送阵的使用至少要炼气期的修士引动,所以主要是张承道自己在用,最多加上每天去长安城上下班的徐温。

虽然白石仙道大学还没开课,只初步拟了入学录取的名单,但徐温还是非常积极地天天上班,并向一众在国子监的博士与直讲们请教给学生上课的经验,一点儿都看不出来所谓的“狂生”的模样。

刚走出传送阵,张承道眺望了一下远处凌霄殿前的广场,正看到三三两两往集市处走的弟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